自工業革命以來,人類為追求經濟發展、提升生活品質,滿足自身需求,而對自然資源進行漫無限制的耗用,結果破壞了全球的生態平衡。迄今,環境問題已不再是傳統的地域性問題,而成為了全球性議題,且使得環境保護、生態平衡與永續發展的問題一再地被突顯。
台灣地區地狹人稠、資源有限。由於,經濟發展、工業進步,相對產生了種種環境污染。以往,國內產業於污染防治、工業減廢及環境管理上,已達成許多成果;例如,在1990年代著重符合環保標準之污染控制、管末處理;1991~1995以推動工業減廢、污染預防為主;1996~2000則以環境管理為主;2001年之後,則力求循環利用、生態平衡;近年來,則以環境資訊揭露、善盡社會責任之永續發展為主軸,而能逐步提升國內之生產效率與環保品質,邁向永續經營之目標。
惟面對日益複雜的國內外環保法規問題,必須建構整合性之環境能力,方可持續提升競爭力。其中,除需面對「綠色消費」、「社會責任」、「永續發展」的綠色環保潮流外,產業界的生產與經營型態亦須持續落實「綠色技術」的核心理念與基本行動。
環保技術法令諮詢: |
提供產業整合性綠色環保技術、法令資料,包括管末處理相關技術或案例、法規制修訂動態、教育訓練等輔導或服務。 |
揮發性氣體減量輔導: |
提供因應VOCs管制與空污收費之管理措施與檢測、減量控制技術。 |
環境工程現場輔導: |
提供現場技術改善輔導(污染特性調查、設施功能評估、工程規劃設計/監造/試車/運轉及操作維護等),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。 |
污水處理功能輔導: |
協助污水處理廠之規劃、設計、監造、試驗、施工、檢驗監測及操作管理等業務,以提升處理設施功能,並提供改善建議報告。 |
土水污染防治輔導: |
提供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潛勢評量現場調查、檢測、法規、輔導等,分析污染預防與評估作業模式,協助建立適合之預防整治技術。 |
協辦環境影響評估: |
協助開發單位編寫環評資料;協助開發單位執行審查結論及承諾事項申報。協助申請利用毗連非都市土地變更或擴展計畫案件。 |
建立環保夥伴關係: |
建立與政府、產業公(協)會、學校、研究機構、輔導單位之緊密互動關係,提升產業環保法規溝通機制;彙整產業科學性數據與意見,協助傳送法規訊息、法規草案資料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