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永續發展」一詞及其內涵,已愈來愈為人所熟知。其所揭露的經濟發展、環境保護與社會公平同時並進的三重盈餘(triple bottom line)概念,也漸獲廣大迴響。在此思維下,為因應全球與政府各項環境規範、提升企業形象與善盡社會責任,企業投入環境保護的考量與資源也持續增加。惟過去永續發展均以環保、生態為主,而今日之企業則被要求必須要對永續發展的實現負有更大的責任。廣泛而言,ISO 9000、ISO 14001、OHSAS/TOSHMS 18001等,均是企業為求永續發展所導入的品質、環保、職安衛管理系統。除此,若企業更能有效編列、統計投入環安改善及風險管理活動的資源,並將相關資訊揭露給利害關係人,則可促使外界更加認同企業致力於永續發展的努力。

其中,可協助企業進行非財務資訊揭露,使外界能更全面、有效地評估經營績效的企業環境報告書/社會責任報告書/永續報告書(CER/CSR/SDR),已逐漸受到各界的重視。而建立各企業以財務、環境及品質審計為基礎之環境成本會計制度,更是國際間公認可提供系統化衡量、記錄、分析,而可完整展現企業落實環保工作的努力表徵。因此,企業除應力求於營運管理中,落實各項品質、環保、安全、資源、風險管理,更應善盡對社會的應有責任,方可逐步彰顯建構社會公平正義之決心。

建制與維護管理系統:

協助導入各項管理系統(ISO 9000、ISO 14001、TOSHMS/OHSAS 18001),輔導建立各項管理文件,協助執行內部稽核及人員訓練工作。

建立企業永續報告書:

根據需求及不同指引(GRI G3、AA 1000、ISO 26000)之規範,輔導建立企業環境報告書(CER)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(CSR)、企業永續報告書(SDR),並協助進行對外之公關宣導工作。

導入環境成本會計制度:

計算企業之「營運成本」(污染防治、全球性環境保護、資源永續利用)、「上下游關聯成本」、「管理成本(環境教育、系統執行維護、環境監測)」、「研發成本」、「社會活動成本」、「損失及補救成本」等項目,使環境成本會計系統可以更貼近企業之內部文化與環保指標項目,以作為後續環境資訊揭露之選擇依據。

輔導先進環境資源管理:
輔導各產業建立永續資源管理(Sustainable Resources Management)、永續物質管理(Sustainable Material Management),以及物質流分析(Material Flow Analysis, MFA)等先進之各種管理理念,以與國際新近趨勢接軌。

 

 

Go to top